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指引和生动教材,进一步动员引领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作出贡献,我院2025年寒假“三下乡”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2025年寒假期间,东北农业大学的九名学生积极响应文化传承号召,组成了“冬韵遗梦团”,深入哈尔滨、铁力等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学习之旅,旨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即将到来的亚冬会元素紧密结合 ,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此次,冬韵遗梦团的成员们的学习主要内容围绕锦灰堆、草编(玉米皮)、盘纸这三项传统技艺展开,旨在将这些古老艺术与盛大的亚冬会紧密相连,碰撞出文化融合的奇妙火花。


亚冬会中的文化传承与青年使命
当冰雪运动邂逅千年文化
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的脚步渐近,这场冰雪盛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中国东北这片冰雪沃土上,非遗的古老智慧、大学生的创新活力与亚冬会的体育精神交相辉映,共同书写着传统与现代、竞技与文化的共生篇章。
作为赛场外的文化使者,非遗志愿者们学习鱼皮画,桦树皮制作等技艺,有人用英语讲故事,更有团队开发“AR冰雪非遗图”而我们学习盘纸,锦灰堆等制作,借亚冬会之手,实现文化输出。
非遗的学习与传扬
巴洛克锦灰堆--旧痕新韵

12月7日上午,团队成员首站抵达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青年之家,开启了锦灰堆艺术的探索。在专业老师的讲解下,队员们全面了解了锦灰堆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深厚历史渊源。锦灰堆,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绘画形式,以看似杂乱堆积的残片,如古籍、信札、金石拓片等,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人雅趣。队员们亲手创作锦灰堆作品,真切感受这门艺术将残旧之物“化腐朽为神奇”的独特魅力,在一笔一划、一景一物的勾勒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精妙。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如何将亚冬会的特色元素融入其中,比如把亚冬会的场馆、吉祥物、运动员的运动姿态以锦灰堆的艺术形式呈现,让古老的绘画艺术为亚冬会增添独特的文化韵味。
以冰雪之名,点亮文明的火种
亚冬会的哨声终会落幕,但大学生与非遗的故事仍在继续。当青春的身影穿梭于古老技艺与现代赛场之间,他们不仅传递着奖牌与纪录,更让文化基因在冰雪中焕发新生。这场跨越时空的接力,或许正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密码——让青年成为传统的创新者,让竞技成为文化的传播者,让每一片雪花都承载文明的重量。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农民的感情,只有对农民和农村有了感情,才能让我们大学生和农民的心贴的更近,才能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才能真正的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